廣場協議(Plaza Accord)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所以簽訂此協議。
廣場協議的簽訂得到日本大藏省(2000年前的日本主管經融財政的部門)的強力推動。當時日本經濟發展過熱,日元升值可以幫助日本拓展海外市場,成立合資企業。廣場協議簽訂后,日元大幅升值,國內泡沫急劇擴大,最終由于房地產泡沫的破滅造成了日本經濟的長期停滯。
廣場協議的表面經濟背景是解決美國因美元定值過高而導致的巨額貿易逆差問題,但從日本***者擁有龐大數量的美元資產來看,“廣場協議”是為了打擊美國的最大債權國——日本。
從1980年起,美國國內經濟出現兩種變化,首先是對外貿易赤字逐年擴大,到1984年高達1600億美元,占當年GDP的3.6%。
其次是***預算赤字的出現。在雙赤字的陰影下,美國***便以提高國內基本利率引進國際資本來發展經濟,外來資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斷升值,美國出口競爭力下降,于是擴大到外貿赤字的危機。在這種經濟危機的壓力下,美國寄希望以美元貶值來加強美國產品對外競爭力,以降低貿易赤字。
1977年,美國卡特***的財政部長布魯梅薩(MichaelBlumeuthal)以日本和前聯邦德國的貿易順差為理由,對外匯市場進行口頭干預,希望通過美元貶值的措施來***美國的出口,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他的講話導致了***者瘋狂拋售美元,美元對主要工業國家的貨幣急劇貶值。
1977年初,美元兌日元的匯率為1美元兌290日元,1978年秋季最低跌到170日元,跌幅達到41.38%。美國***震驚了,在1978年秋季,卡特總統發起了一個“拯救美元一攬子計劃”,用以支撐美元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