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準備金率又被稱為準備率,是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它是中央銀行為了保護存戶與商業銀行自身的安全,控制或影響商業銀行的信用擴張,以法律形式所規定的商業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提取存款準備金的最低比例。
1、自主性不一樣:存款準備金是通過法律法規收取的,倘若存款準備金率為20%,商業銀行就需要把它存款的20%作為準備金儲放至中央銀行。而超額存款準備金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自行儲存的,目的是在符合流通性前提下,獲得更多利息收入;
2、功效不一樣:法定存款準備金的功效主要就是為了預防銀行運營風險,并同時作為央行調整經濟的一種手段,假如經濟下行壓力大,央行便會適當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向社會釋放更多資產。假如經濟超溫,央行便會適度提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而超額存款準備金是金融機構存放中央銀行、超過法定存款準備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頭寸調撥或作為資產運用的預留資產。
央行降準的意思是指央行減少商業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簡易講就是降低商業銀行在人民銀行的存款,提升各商業銀行的流動資金,讓銀行比以前更有錢,從而可以更多發放貸款給一些企業及個人。通過央行降準,商業銀行的部分資金就獲得了釋放,原先商業銀行在央行資金是“定期存款”,央行降準后一部分轉變成“活期存款”,代表著商業銀行可應用的資金更多,商業銀行可以用于派發貸款,例如個人消費貸款、企業貸、住房貸款等,同時也減少銀行資本成本,對下調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也有幫助。本文主要寫的是法定準備金率有關知識點,內容僅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