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降準降息”,詳細解釋如下:
一、降準
“降準”即中央銀行調低法定存款準備率(法定存款準備金是商業銀行存款準備總額最主要的構成部分)。調整后的直接影響是商業銀行的超額儲備水平。
若調高存款準備金比率,商業銀行將收緊信貸,可以抑制通貨膨脹;若調低法定存款準備率,會釋放準備金,從而擴大信用規模,***經濟增長。
提醒:
中國人民銀行將于2024年2月5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
而央行此次降準0.5個百分點并釋放約1萬億中長期流動性資金,正好為銀行釋放出了更多長期穩定的低成本資金,讓企業融資和居民消費信貸成本進一步降低。
二、降息
“降息”即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或貸款利率來改變現金流動。一旦銀行降息,放貸利率下降,對于金融機構而言,融資成本就能有所降低。
而對于普通人而言,資金存入銀行的收益減少,因此降息會導致資金從銀行流出,存款將變為***或消費,促進資金流動性增加。
提醒:
中國人民銀行在2024年1月25日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
而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下調能讓金融機構進一步擴大涉農、小微、民營企業信貸投放,均有助于銀行資金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實體經濟的發展。
注意:
無論是降準,還是降息,都會造成市面上的現金流動增加,而銀行的資金則相應減少,這將增大市場的流動性和***吸引力。
提示:
但降準降息也不是完全沒有弊端,降準可能會增加系統性風險,此舉將增加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能力。而降息雖然***了經濟增長,但下調的利率太低的話,則可能出現資產泡沫和經濟過熱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