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只要是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只要在法定退休年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規定在60周歲之前)累計繳費滿15年,那么在退休后,即可按照規定領取養老金。不過眾所周知,對于特定退休人員,一般還會有補發養老金的情況,通常有三種情況:一是養老金計發基數調整后補發養老金,二是基礎養老金調整后補發養老金,三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補發養老金。那么,退休人員補發養老金是怎么回事?
退休人員補發養老金是怎么回事,主要還得看是給什么人補發養老金,具體如下:
1.養老金計發基數調整后補發養老金
所謂養老金計發基數,其實是計算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最主要的數據之一,這一點從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公式中也可以看到,即:
(1)基礎養老金=當地養老金計發基數×(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2)過渡性養老金=當地養老金計發基數x社保平均繳費指數x賬戶前工齡(視同繳費年限)x過渡性養老金計發系數。
從以上公式可以看出,計發基數越高,則養老金越高。而不同地區、不同年度的養老金計發基數,一般是不一樣的,而且公布時間也一般在每年的下半年才會公布。所以,在養老金計發基數公布之前退休的人員,計算養老金時其實仍舊采用的是前一年的養老金計發基數,而在當年度的養老金計發基數確定公布之后,自然就要重新進行核算補發。
2.基礎養老金調整后補發養老金
國家一般每年都會進行基礎養老金的調整,從2005年以來,我國職工基礎養老金已經連續上漲18年。一般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調整是從每年的一月份開始,對上一年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進行調整,不過具體的補發時間會在每年的七月份左右。
一般來說,基礎養老金調整主要針對的是參加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補發方式通常為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適當傾斜調整相結合的方式。不同地區的具體調整金額有所差異,不過總體上來說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3.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補發養老金
2014年10月1日開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進行了改革。因此,對于2014年9月30日之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之后退休的人員,也就是“中人”,其退休金都會受到影響。而為了確保“中人”的養老金待遇平穩過渡,所以國家設置了10年過渡期,即若“中人”按照新辦法計發的養老金高于老辦法計發的養老金,那么,將在“中人”退休后進行每年重新核算并補發一部分退休金。標準為2014年10后,每年補發10%,到2024年時,剛好補發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