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省份平均工資出爐了,相信很多人都已得知。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1日,全國至少已經有20個省份公布了2017年城鎮非私營單位、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水平,目前,北京分別以131700元和70738元領跑全國。下面我們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相關的信息吧。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約為7.4萬元,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約為4.5萬元。之后,各省份陸續公布當地平均工資水平。目前,不管是城鎮非私營單位還是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水平超過全國的并不多。多數省份城鎮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集中在6-8萬元,私營單位集中在3-5萬元。非私營單位工資水平明顯高于私營單位。
同時,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增速快于私營單位,也是較為普遍的現象。從全國來看,2017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實際增長8.2%,私營單位實際增長5%。地方上,在已公布工資增速的省份里,只有廣東、海南、吉林三省私營單位增速快于非私營單位。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從單位構成、規模大小、技術差別、人員構成等方面分析了存在這種現象的原因。
每年的平均工資公布后,不少人都感覺“被平均”,覺得自己的薪資達不到這一水平。根據統計局的解釋,計算平均工資所采用的工資總額是稅前工資,其中包括單位直接支付給就業人員的各項勞動報酬總額,以及單位代扣代繳的個稅、社保、公積金等。也有分析稱,平均工資的數據會被高收入群體拉高,這就造成一部分人感覺自己的薪資收入低于這一水平。
閱讀延伸: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平均工資的計算并不是“挨個”去詢問職工本人,而是以單位為整體,更為全面且無遺漏。依照《勞動工資統計報表制度》,填報指標主要包括從業人員期末人數、平均人數、工資總額和不在崗職工等指標。實際上,平均工資就是用“從業人員工資總額除以從業人員平均人數”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