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累計繳納滿15年,到退休年齡就可以領取養老金。這里的15年是指累計繳費年限,那么什么叫累計繳費年限?連續繳費年限又是什么意思呢?這有什么區別嗎?今天一起來學習吧。
一、什么是連續繳費年限?
連續繳費年限,是指我們的社保繳費沒有中斷,連續繳費的時間。
連續繳費年限,主要是應用在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上。
一般各地都要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連續正常繳費滿6個月才可以享受住院報銷待遇。中間補繳一般不得超過三個月。
生育保險一般要求生育之前連續繳費滿一年以上,一般不允許存在補繳月份。
特殊情況就是一些大城市的積分落戶、買房、買車等要求連續繳費才有資格。
比如北京需要連續7年的社保才可以申請落戶、連續的5年的社保才可以在北京買房、車牌搖號。積分落戶可以補繳不超過6個月,連續社保不得有補繳時間,因調轉單位補繳不得超過三個月。
二、什么是累計繳費年限?
累計繳費年限,就是不論正常繳費還是各種補繳,最后要求一共達到的繳費時間限制,當然也包含視同繳費年限。具體每種保險的要求不同,分別來看一看。
1、養老保險:
繳費年限作為計算養老金的一個重要因素,直接影響養老金的高低。
按照養老金計算公式,基礎養老金等于:
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其他因素都相同的話,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基礎養老金待遇越高,繳費30年是繳費15年的基礎養老金的兩倍。
這種情況下,連續繳費年限和累計繳費年限就沒有差別了。
2、醫療保險:
根據《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到達國家法定退休年齡,醫療保險累計繳費年限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后不用繼續繳費,一般為男累計繳納25年,女累計繳納20年,繼續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因此,醫療保險的退休跟累計繳費年限也有關系,是否連續繳費不重要。不過有些地方也有特殊的,有連續繳納年限的限制,具體情況以各地方政策為準。
3、失業保險:
根據《失業保險條例》的規定,非個人意愿失業,失業保險累計繳費年限一年以上,有求職意愿,就可以享受失業金待遇。
領取失業金的時間,一般按照失業保險的累計繳費年限計算,繳費時間,滿一年可以領取三個月的失業金,5年以內最長12個月,10年以上最長不超過24個月。
4、工傷保險:
是特殊情況,只要當月繳費就能當月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有一些工程建筑項目是按照項目為標的一次性繳納工傷保險,這樣就沒有時間限制了。
5、生育保險:
一般生育保險報銷,都必須連續繳納12個月(不過有的地方規定的繳納時間不同,具體以各地方政策為準),否則是無法享受這個待遇的。
總體來看,連續繳費在社保待遇中,關于醫療和生育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但是,相對于養老金、失業金、退休醫保這樣的長久待遇而言,最重要的還是累計繳費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