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本站小編表示,農村交的主要包括:新農保、和。至于2014年農村是什么,其實主要指的是各地出臺的城鄉居民。
2014年新政策概述
城鄉居民是由***組織主導,采取個人繳費、集體補助、***補貼、社會捐助相結合的籌資方式,實行個人賬戶和基礎養老金相結合的制度模式,以保障城鄉居民年老后基本生活的一種。在發展歷程上,城鄉居保制度是在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基本養老兩項制度基礎上整合而成的全省統一的居民養老制度。
城市案例:新疆統一城鄉居民
一是建立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激勵機制。適當提高繳費檔次,在原來新農保、城居保100元至1000元10個繳費檔次的基礎上,增加了1500元、2000元、2500元和3000元4個繳費檔次,鼓勵有更高繳費能力和意愿的居民參保繳費。自治區根據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等情況適時調整繳費檔次標準。規定有條件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助,鼓勵有條件的社區將集體補助納入社區公益事業資金籌集范圍。各級***對參保人繳費給予每人每年不低于50元的補貼,對選擇100元以上檔次繳費的按每提高一個檔次每人每年增加不低于5元的標準給予補貼。
二是統一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原新農保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為55元,原城居保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為100元,合并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統一為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55元,自治區各級財政補助45元。各地可根據本地實際適當加發基礎養老金。自治區建立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正常調整機制,根據經濟發展和物價變動等情況適時調整。
三是對部分人員給予政策傾斜。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可自主選擇繳費檔次,地州市、縣***為其代繳最低標準的養老保險費。對在任的村干部,縣適當提高繳費補貼標準。對愛國宗教人士、農村四老人員、領取和的人員,提高繳費補貼和基礎養老金發放標準。
四是完善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員,在繳費期間戶籍遷移、需要跨地區轉移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關系的,可在遷入地申請轉移養老保險關系,一次性轉移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并按遷入地規定繼續參保繳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已經按規定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的,無論戶籍是否遷移,其養老保險關系***移。
五是建立參保人員喪葬補助金制度。喪葬補助金發放標準400元,體現人文關懷和公平公正,減輕參保居民家庭的喪葬費用負擔,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六是統一管理服務。統一基金,將新農保基金和城居保基金合并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按國家統一規定管理、監督和***運營。統一社保經辦信息系統,整合形成自治區集中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信息管理系統,大力推行全國統一的,并與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統實現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