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計劃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潰??!
在短短三個月內,美團互助、輕松互助、水滴互助相繼倒下。
至此,規模前四的互助計劃中唯有一哥相互寶存活。
但相互寶的日子,也不好過。
從伊始時被眾人寄予厚望,到今日負面消息纏身的尷尬境地,這一切來得好快!
面對磨刀霍霍的監管,漫天的用戶質疑聲,相互寶還能支撐多久?
是時候好好審視你的相互寶了!
我將從相互寶前世今生說起,再到用戶控訴的“分攤金飆升、肆意拒賠、無人監管”三大罪,一一為你揭開相互寶的真相。
2018.10.16日,杭州,信美人壽、螞蟻金服強強聯合推出了相互保。
前所未有的產品形態,背靠阿里這棵大樹,使得相互保一經推出就引爆全網,短短一個月內人數就突破2000萬。
但隨后風云突變,相互保涉嫌使用未經報備的條款費率、誤導性宣傳等而被監管部門叫停。
同年11月27日,信美人壽撤出,“相互?!庇纱顺蔀椤跋嗷殹薄?/p> 僅是一字之差,已是天壤之別。相互保是保險,而相互寶卻是一款互助計劃。 自此后,相互寶的發展軌跡轉了一個180度的大彎。 但憑借極低加入門檻、支付寶的巨額流量,相互寶依然開展得轟轟烈烈。 至今已經衍生出四大互助計劃,吸引了過億用戶加入。 雖然有四大互助計劃,但絕大部分人口中的相互寶都是指大病互助計劃。 這就是最初成立的相互寶,參與人數最多,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著上億人的保障。 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 相互寶的橫空出世,讓很多國人歡呼:打倒“無良保險公司”的蓋世英雄出現了! 但隨著分攤金額飆升,拒賠案例接二連三出現; 相互寶口碑崩塌的速度令人猝不及防,又成了很多人口中的“中國最大騙局”。 在鋪天蓋地的負面輿情中,用戶直指相互寶的三大罪: 分攤金額為何一路飆升,騙了我們多少錢?! 理賠時推三阻四,這也不賠,那也不賠?! 規則修改獨行其是,竟無人監管?! 這一切不禁讓人心生疑問:相互寶,你究竟還能走多久? 我無意為相互寶說好話,但想幫它說一句公道話。 先放下情緒,我們來列數據,擺事實,看看相互寶罪名能否成立。 我總結了相互寶這兩年的分攤金額: 在這四個計劃中,慢性病人群防癌互助計劃、公共交通意外互助計劃由于參與人數較少,分攤金甚至低至為0,姑且不論。 老年防癌計劃最貴,2020年人均分攤金已高達413.6元。 而大病互助計劃增長速度最為夸張,從2019年初的每月幾分到現在10塊左右,暴漲了幾百倍! 很多人開始質疑,相互寶圖窮匕見,要開始割韭菜了? 先潑一盆冷水,相互寶分攤金的飆升是正常的,而且還會越來越貴。 在前期,相互寶分攤金額低是因為存在90天等待期,在此期間患重疾沒得賠; 而且早期人群主要是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的80、90后等群體,這些俊后生們患病概率較低。 但是隨著相互寶口碑不斷傳播,很多人發覺這東西還真有點用,也開始為父母、子女加入,而老年人、幼兒恰恰正是發病率最高的群體。 隨著等待期過去、加入人群多樣化,相互寶成員正常的發病率才顯現出來。 因此,2019年相互寶成員全年救助16528人,而2020年則達到了68675人,同比激增315%。 當然,分攤金不會無限制增長。 根據大數定律,在一個足夠大的群體中,生病人數比例是穩定的。 所以,只要人數足夠多,分攤金額在逐步升高達到某個值后,就會趨于平穩。 目前相互寶有近億用戶,這個龐大的群體已經越來越接近社會平均發病率。 根據銀保監會統計的25種重疾發生率,0-40歲發生25種重大疾病的概率大概是3%。 一旦生病,大病互助計劃可以賠付30萬,加上相互寶的8%的管理費,按40年內每年12個月分攤: 可以估算出,每個月分攤金差不多20.25元,也就是每期約10元,一年在240元左右。 當然,由于大病互助計劃主要人群還是年輕人,健康要求又將身體不好的人群拒之門外,所以真實發病率肯定會更低,分攤金額也到不了240。 而2020全年,人均分攤僅91元,不僅遠低于相互寶19年承諾的188元,也比買一份一年期的重疾險更劃算。 以微信上一年期微醫保重疾險為例,價格最低的十來歲孩子,也要96元一年;而45歲往上,費用更是急劇飆高到幾千元了。 一經對比,差距顯然。 想比于大病互助計劃,老年防癌計劃去年分攤金額就要四百出頭,顯然更夸張。 但我們也不能因此斷定其中有貓膩,老年版相互寶的用戶都是60--70歲的老人。 而年齡越大,患癌風險就越高。 更何況,老人家想要一份保障,選擇并不多了。 如下,我已經挑選了一款費用較低的防癌險;同樣是得了癌癥,就賠付10萬,但每年要交一千五的保費。 老年版相互寶一年才414,居然已經是良心價了?! 不過3月最新一期的分攤費用已經接近30元,今年的總費用也肯定遠超于去年的414元。 因為老年版相互寶目前只有三百多萬人,極不穩定,費用增長空間會大得多。 但肯定不會比買保險還貴,因為保費除了風險保費,還包括了渠道費用、運營成本、利潤等,而這部分費用互助計劃都大幅省下。 雖說錢都是我們分攤的,相互寶不出一分錢; 但是每一個分攤案件,支付寶都要收取分攤金的8%作為管理費用。 2020年,相互寶一共收取了7.29億管理費,分別用于: 平臺負責人邵曉東如此說:相互寶8%的管理費已經是行業最低水平,所以目前平臺尚未實現盈虧平衡。 這邊,相互寶在哭窮; 但另一邊,用戶們卻不買賬,質疑聲從未停止。 主要的互助計劃管理費一般都在6%至8%之間,這沒有行業標準、相關法規界定;所以很難斷定是否合理,那我們就繼續來對比下。 先來看看很多人反感的保險,在去年4月的保險中介發展高峰論壇上,原保監會副主席魏迎寧直言:行業協會公布數據表明非壽險公司管理費用將近40%,人身險公司管理費用將近20%,有的是19%或者17%,很不透明。網絡互助管理費用相對比較低,也是透明的。 但這好像也說明不了什么,人民群眾反而更憤慨:不過天下烏鴉一般黑! 這話好像也有幾分道理,那我們換個參照物。 不知道大家平時捐款時,有沒有想過那些慈善組織會留下多少運營費用? 我國慈善法第六十條明文規定:年度管理費用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百分之十。 相比之下,相互寶8%的管理費,很難稱得上“貴”。 其實可以先停下吐槽,好好理清下思路,一個案例中,相互寶最多就是收取2.4萬管理費用。 除了日常運營費用外,每一個案例都需要實地走訪。 過去一年里,相互寶2000余名調查員走訪了4.5萬家醫院、800多家醫保機構。 就算相互寶真的可以從中獲利,一個案例又能賺到多少錢? 這還要被上億用戶盯著,冒著稍有不軌就會名譽掃地的風險。 這筆生意,真的做不來。 所以,我認為相互寶罪名一不成立。 相互寶越來越貴,這是事實,但這是正常的增長,并沒有騙我們的錢。 我們之所以無法接受,是因為最初的費用讓我們對相互寶有錯誤的預期。 給大家一個發自肺腑的建議:如果你有保險等保障,相互寶可以退,因為還會越來越貴。但如果你拒絕保險,相互寶絕對值得選擇。 但必須強調,我一直拿相互寶和保險的費用對比,只是為了讓大家聽進去我這個建議,并不是想證明相互寶會更好。 保險接受法律嚴格監管,且有國家兜底;互助計劃除了費用更低外,其它都不能和保險相提并論。 美團互助、輕松互助、水滴互助說停就停,需要考慮這幾千萬用戶的意見嗎? 他們,連發出聲音的機會都沒有。 當然,費用只是其次,關鍵是這東西真的有用。 很有意思,對于相互寶,有人認為它濫賠,也有人認為它在肆意拒賠。 先來了解相互寶互助金申請全流程,具體如下: 前前后后一共6步,環環相扣,非常嚴密。 但這真的就能保證每一個案件得到公平公正判決嗎? 隨著救助人數飆高,相互寶“肆意拒賠”的案件越發常見。 每個月分攤醫藥費,我為人人;是為了當自己落難時,人人也能為我。 現在,保得了別人,卻保不了自己? 小心!我細細研究了多個拒賠案件,總結出了相互寶最常見的三大拒賠情況! 情況一:不符合健康要求 2018年12月,云南成員唐某因意外摔傷而陷入深度昏迷,符合救助范疇。 但相互寶調查發現唐某在兩年前因為皮肌炎連續服藥3個月,與健康要求中的“近兩年內是否連續服藥超過30天“不符,拒賠! 唐某家屬認為這與意外事故并無聯系,于是發起賠審申請,但最終不堪輿論壓力而主動撤銷。 情況二:不符合疾病救助要求 2020年10月,成員胡成因主動脈壁間血腫陷入深度昏迷。 在治療過程中,醫生為胡成使用呼吸機。在連續使用27小時10分鐘后,醫生拔除呼吸機觀察病人情況,50分鐘后再度恢復呼吸機使用。 相互寶認為,雖然病人前后使用呼吸機時間超過96小時,但存在醫生中途拔下呼吸機的情況,不符合條款中“持續使用”的要求,拒賠! 而醫生認為這是正常拔管療程,屬于持續使用情況; 于是胡成兒子申請賠審團介入,但最終以0.01%極微弱的劣勢未能通過。 情況三:不符合條款其他約定 2020年11月,河南成員張某外出買菜時倒地猝死,醫院出具的死因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問號表示懷疑,因為心梗需要更詳細的后期檢查) 但因張某在短短的40多分鐘后就去世,家屬沒能提供醫學診斷證明、心電圖報告單等證明材料,相互寶拒賠! 同年10月,成員余工軍被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但由于就診醫院不符合條款中的醫院要求,相互寶拒賠! 余工軍隨即申請發起賠審團,得到大部分賠審員支持。 相互寶來來去去的拒賠案件,都繞不開這三種情況。 你可以說相互寶這些理由奇葩、不近人情、在玩文字游戲,但你不能否認這都在規則之內。 你說摔傷和因皮肌炎服藥有什么聯系? 沒有,但不符合健康要求,這個加入行為一開始就是無效的。 你說人都病成這樣,都沒了,還這么死板要證明資料!? 但如果這次賠了,那下一次呢? 這個口子一開,相互寶的健康要求、規則條款就形同虛設。 最后的結果就是健康人群退出,身體情況欠佳人群涌入,分攤金持續飆高,相互寶走上***。 成員0費用就可以加入相互寶,相互寶是沒有資金池的。 給錢時才有機會“賺取”8%的管理費,而拒賠有什么好處?只會落得一個壞名聲! 相互寶設計嚴密的審核程序,一板一眼遵守救助規則是對我們所有成員的錢負責。 而對于極具爭議的拒賠案件,相互寶巧妙設置了賠審團制度,將最后決定的權力交給了公眾。 即使最后都無法通過,相互寶還有一個愛心互助通道--相互幫,讓成員可以自愿為病人捐款。 追求規則之上的成員,相互寶嚴格的賠付標準符合你們的要求; 而希望有更多人情味的成員,則可以通過相互幫來幫助病人,這豈不是都盡如人意了? 在我看來,應該做的,相互寶都盡力去做到了。 相對于惡意拒賠,其實相互寶濫賠更符合邏輯, 因為每通過一個案件,相互寶都會“賺取”8%管理費嘛。 于是,這種觀點也曾大行其道。 B站上有一個熱門視頻:【相互寶】我積功德都能被你截胡,真有你的,up主言辭激烈斥責相互寶該賠的不賠,那些甲狀腺癌等小病就濫賠一通。 前年微博、知乎各平臺,甚至還有“植入甲狀腺癌騙取互助金”的謠言。 這些言論完全經不起推敲,前者連基本規則都沒有搞懂,后者沒有醫學常識可言,但都成功激發了無數網友的義憤。 想什么呢?跟著罵就完事了! 但從申請流程來看,申請人想要獲得互助金并不容易。 經過初審、調查員實地走訪、終審后,每一個案例還需要公示,接受公眾監督。 在整個公示過程中,任何人都有監督舉報的權利。 我隨意打開最新一期分攤,申請人的證明材料都是具有較高公信力的。 如果相互寶有意濫賠,完全沒必要將審核流程設計得如此嚴密;反正不是自家的錢,一律賠就行了。 但有沒有存在這種可能:申請人明知身體有問題了,但仗著沒有留下任何就診記錄,而去加入相互寶? 一定會有! 這是一種逆選擇,風險狀況較差者會更傾向于加入保險、保障計劃等。 相互寶嚴格的審核,就是為了堵住這方面漏洞。 在我看來,騙保的行為可能會存在,但相互寶放縱濫賠的可能性很低。 加入這個游戲,就得按照規則來玩。 所以無論是分攤金上漲,還是嚴格的賠付制度,我都沒有想過退出相互寶。 但足夠讓我一票否決相互寶的是--似保險而非保險的相互寶,一直處于”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無人監管狀態。 這意味著:規則,可以任我相互寶自由修改。 前面我已說,相互寶拒賠都是在規則之內。 但申請人如果就是不服,你怎么也得給人家進一步申訴的權利吧? 銀保監會沒權管,民政部門不擔責,那我們只剩下一條路--***。 不過這條路,依然走得艱難。 相互寶條款中關于爭議處理,如下描述: 但區區一個基層西湖法院,面對全國各地接連不斷而來的***資料,顯然處理不過來。 西湖法院本來想掙扎一番,冒著風險自己裁定自己沒有管轄權;然而杭州中院一紙裁定下來,認定就是由西湖法院管。 一名相關律師如此說道:相互寶的隊伍,我排了一年。給立案部門打了無數個電話,給委托人解釋了好幾次,終于今年發現電話再也沒人接了。 沒有監管部門,沒有對應的法律制度,用戶就只能赤手空拳面對螞蟻集團。 可笑蚍蜉撼大樹,究竟誰才是螞蟻? 2019年12月,相互寶在毫無先兆的情況下發出一則《保障及規則優化》公告:將刪除輕度甲狀腺癌和輕度前列腺癌保障、延長癌癥等待期等。 面對這些變化,我們只有兩個選擇:接受,或退出。 按照相互寶的說法,調整規則必須經過5個步驟,其中第3步就是征求全體成員意見: 但是作為“相互?!钡目壳芭蓡T,我當時并沒有收到相互寶的任何通知,身邊朋友、同事不少都表示不知情。 在相互寶貼吧中,有一位網友發帖控訴:參加了相互寶659天,現在患有甲狀腺癌卻被拒絕。 這個用戶加入了相互寶近兩年,每個月都規規矩矩分攤費用;但待到自己需要幫助時,卻是一句“已修改規則,不在保障范圍內”。 這對她來說,公平嗎? 不符合健康要求,這是相互寶拒絕給予互助金案例的一大理由。 于是,你為了避免這種悲慘遭遇,翻出人生以來所有就醫記錄,一字一句來核對健康要求。 做到這個地步,怎么也沒問題了吧? 但如果告訴你:相互寶的健康要求以后可能會變化,你的身體情況還得符合最新要求!你怎么想? 相互寶至今已經修改了兩次健康要求,現在是自2020年6月才開始的V3版本。 但就算你是兩年前就加入相互寶了,現在要想申請互助金就得符合最新的V3版要求。 客觀說一句,相互寶過往兩次修改健康要求是在有意放寬的。 比如在關于肝炎描述上,相對于V2版的一刀切,V3版表面上條件更多,實際上是讓乙肝小二陽、丙肝、甲肝、戊肝等患者都有機會加入。 但這僅是過去,不代表未來。 也許將來某一日,相互寶覺得分攤金太多導致用戶紛紛退出了,就收緊健康要求,我們找誰說理去? 在這場游戲中,相互寶是主要參賽選手,是裁判,更是規則制定、解釋者。 當任何一家商業公司擁有自說自話的權力,它更可能會成為無人駕馭的洪水猛獸,你怎能指望它會嚴于律己?! 從2011年較早創立者“互保公社”(即后來康愛公社)的成立,到今日,一家家巨頭相繼倒下,互助計劃要迎來終章了? 只有解決以下三個問題,相互寶才可能繼續走下去。 1、監管何時介入? 去年九月,銀保監會曾點名相互寶、水滴互助等互助計劃為非持牌經營,存在涉眾風險。 螞蟻集團也在招股意向書中表示“如因各種原因相互寶無法滿足合規性要求,不適合螞蟻集團作為上市公司繼續經營,則螞蟻集團將剝離相互寶業務”。 連自己都清楚,合規性是一個疑問。 沒有監管,不行;但如果納入監管,互助計劃又會面對未知的監管成本。 所以,美團互助這種與主業相差十萬八千里的互助計劃,早走為上策。 水滴屢屢傳出要赴美IPO,估值已達100億美元;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壯士斷臂,及時關停“不清不楚”的水滴互助也正常。 雖然監管的介入,一定會給相互寶帶來陣痛,比如收緊其修改規則的權力,要求更透明的信息公開等。 但這才能讓相互寶有生存的名分,一個近億人參與,每月動輒幾億資金流轉的大盤,卻沒有任何監管,很難長存。 至于那些“動了保險的奶酪,監管忍不住要下手”的陰謀論大可以消停。 金融行業非比尋常,監管一定要防微杜漸,憂在未萌。別說p2p的前車之鑒了,你的199小黃車押金要回來沒有? 相互寶在年初時還有過億人,但如今最新3月分攤人數只有9463.5萬,這是一個危險信號。 “眾人參與,抱團取暖”的互助計劃,一定要有足夠多的人,才能玩下去。 當人數少于324萬時,相互寶就有權主動終止計劃。二、相互寶分攤金為何一路飆升?
1、為什么相互寶越來越貴?
2、老人版相互寶貴不貴?
3、8%的管理費用貴不貴?
三、相互寶在濫賠,還是肆意拒賠?
1、相互寶在肆意拒賠?
2、相互寶在濫賠?
四、相互寶的致命缺陷--無人監管
1、因為無人監管,維權用戶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2、因為無人監管,保障內容隨意修改
3、因為無人監管,健康要求一變再變
五、相互寶還能走多久?
2、如何防止用戶急劇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