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甸玉加工后結構致密,質地細膩,玉質溫潤,樸實較沉重;不透明至半透明,蠟狀光澤至油狀光澤,按其顏色分為五類。那么,羅甸玉的價格行情是怎樣的呢?
羅甸玉是近幾年和田玉家族的新軍,產自貴州黔西南紅水河畔的關固村附近,關固村地處貴州南部的羅甸縣,這是一個以布依族人口為主的山區縣,藏于大山環繞中。
關于羅甸玉的細節其實和玉在去年就已經撰文寫過它的特點,不過當時看過的朋友不太多,其實這種玉在2009年就已經被發現了,至今開采已經十年,其優質原料的理化屬性與正統的和田玉相差并不太多,部分高檔料透閃石含量甚至可以達到95%,其中白玉還不少,大有另立山頭的意思。
可惜從見到的實物和網友手中料子的感官判斷,羅甸玉還是存在不少的缺點,首先大部分料子透閃石含量還是比不上新疆的料子,晶體結構比較小,所以透明度較差,僅有山料的羅甸玉原料看上去“瓷”感重,用業內的話說就是“悶”和“干”,大部分羅甸玉的油潤度很差,拋光以后石性重,要知道和田玉最值錢也是最異于其他寶石的特點就是油潤感,缺少了這一點,羅甸玉的價格自然上不去,甚至還比不上不受主流認可的東北河磨料。
即便是做成品,也可以明顯的感覺出羅甸玉的干澀,高拋光也難以拯救這種料子的“低油性”,想想也明白,像“瓷器”的和田玉能有多值錢呢?雖然說白度還尚可,不過論起白來好像“京白玉”和“石英玉”也不差,可人家那身價可要低得多,市場上對羅甸玉的主體評價仍然是:“達不到高檔玉石的標準”,即便透閃石含量占大多數就可以鑒定為和田玉,可這“后娘養”的孩子,仍然不會是正統主流繼承者。
其實要說也不是完全唱衰羅甸玉,畢竟這個玉種的開發目前還沒有到最高峰,首先是儲量并不是很明確,其次是目前羅甸玉的開發還是在集中在山體的外部區域,隨著開采進度的進行,就會挖到山體中心的料子,內部毛料在高壓力下形成,有可能致密度方面會有提升,結構更佳有提升品質的可能。
相較于和田玉,盡管羅甸玉細膩度與和田玉相當,但是其色澤、油潤度均不及和田玉,沒有和田美玉的靈氣,并且現今為止,羅甸玉依然沒有得到玉石藏家的認可。
其次既然是大塊山料,那么羅甸玉就有做擺件的基礎,今天的市場因為原料價格的限制,擺件已經越來越少,掌握這種傳統皇家工藝的雕件揚州工都快絕種了,希望新料子的出現也可以讓玉石的種類豐富起來,畢竟和田玉也是需要全國人民共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