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江蘇宜興這個神秘的地方,養育著一群靠山吃飯的手藝人。這里的紫砂壺之所以享譽全世界,除了作品高度的藝術性和觀賞性之外,更與其獨特的、無以倫比的制作材質有關,也就是被人稱為“五色土”或“富貴土”的紫砂泥料。
何謂五色土,即紫色的砂泥,乳色的白泥,暗紅的原泥,橘色的黃泥……這些色彩斑斕,充滿濃郁自然氣息的天然彩色原料被譽為“五色土”。五色土是華夏傳統文化的典型符號,數千年來被賦予無限美好的寓意。在我國古代,一直存在著”社稷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壇包含著古代人對土地的崇拜。這些砂土集陶都天地之靈氣,山川之精華,宜興人視之為上蒼賜予的寶物乃陶都得天獨厚的陶土礦產。五色土制作的陶器色澤古樸雅致,質地經久耐用,各類陶土的特性也互不相同。
五色土是指青、紅、黃、白、黑五種顏色純天然土壤。宜興紫砂泥,可分為紫泥、紅泥和綠泥三種。質地細膩柔軟,滲透性強,具有極高的可塑性,與之同類的還有白泥、本山綠泥、墨綠泥、烏泥等。
紫泥:紫砂壺主要的制作原料,深藏在甲泥之中,即地層之下,是山腹受自然壓力形成的,紫泥種類頗多,有燒制后呈凍梨色的梨皮泥,燒制后呈松花色的淡紅泥,呈綠色的黃泥,以用光滑的本山綠泥。
朱泥:紫砂壺的主要制作原料,深藏在泥礦地部,質地堅硬如石,產量較少,古時一般制作著色的原料。
綠泥(團泥):紫砂礦層上面的一層,質地較嫩,產量少,一般用作胎身外的粉料,使紫砂陶其變幻出多種色彩,如在紫泥胚件上涂上一層綠泥就可燒制成粉綠的顏色。
紫砂泥材質的特點:
1、可塑性能高
具有很高可塑性.可任意加工成大小各異的不同造型.制作時粘合力強,再粘到壺體上后可以加泥雕琢加工施藝:方型器皿的泥片鑲接成型可用脂泥(多加水份即可)粘接,再進行加工.這樣大的工藝容量,就為陶藝家充分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施展工藝技巧,提供了物質保證。
2、收縮率小
收縮率小.(紅泥除外,因為紅泥的收縮率大,變形率較高.)紫砂陶從泥坯成型到燒成成品,收縮率約8%左右,燒成溫度范圍較寬,變形率小,生坯強度大,因此茶壺的口蓋能做到嚴絲合縫,造型輪廓線條規矩嚴而不致扭曲.把手可以比瓷壺的粗,不怕壺口面失圓,這樣的與嘴的比例合度,另外可以做敞口的器皿用口面與壺身同樣大的大口面茶壺。
3、單獨可成型
紫砂泥本身不需要加配其它原料就能單獨成陶.成品陶材質內部結構中有雙重氣孔,一為閉口氣孔,是團聚體周圍的內部的氣孔;一為開口氣孔,是包裹在團聚體周圍的氣孔群.這就使紫砂陶具有良好的透氣性.氣孔微細密度高具有較強的吸附力茶壺本身是精密合理的造型,壺口壺蓋配合嚴密,位移公差小于0.5mm,減少了混有黃曲霉菌等空氣流入壺內的渠道.因而就能較長時間地保持茶葉的色香味,茶葉不變質發餿.其冷勢急變性能也好,即便開水沖泡后再急入冷水中也不炸不裂.例如清水泥本身不需要加配其他原料就能單獨成型。
4、燒成變形小,不需要施釉
不同泥料的紫砂壺坯,雖然燒成收縮比不一,燒成溫度范圍也較寬,但均變形率小。紫砂泥成型后不需要施釉,它自然,平整,光潤,外形富有水色感,泡茶用的時間越久,把玩的時間越長,它就會發黯然之光,珠圓周玉潤,主人和他的情感定為須臾不肯離手.這也是其它質地的陶土無法比擬的.
5、透氣性能好
石英團結體內部的氣孔為閉口氣孔,包裹在石英團結體周圍的氣孔群為開口氣孔。雙重氣孔結構,使紫砂壺氣孔微細,密度高,透氣不透水,具有較強的吸附力。
6、密閉不竄味
壺口壺蓋能吻合嚴密,位移公差小于0.5毫米,減少了混有黃曲霉菌等霉菌的空氣流入壺內的渠道。能長時間地保持茶的色香味,相對推遲了茶葉的變質發餿。
7、冷熱可急變
除了朱泥屬于特例外,紫砂泥均冷熱急變性能極佳,可適應驟熱驟冷的條件,沸水沖泡后急入冷水,亦少有爆裂。
8、光澤多沉穩
紫砂泥成型后,平整、光滑、富有光澤,隨著使用次數的增加,包漿生幽幽之光,奪目而不晃眼。
紫砂泥料所蘊含的文化特性和精神功能是具特色的的。小小一把紫砂壺上,集中了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精粹。美麗的宜興小城承載著每一個制壺人的夢,這夢是生活,更是熱愛。與其說是在做壺,不如說是傳承一門手藝,弘揚一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