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77年5月,赫德批準德璀琳的建議,開始籌備印制大清海關郵局需用的郵票。
2、清代郵票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1878年至1896年為海關郵政時期,郵票由海關總稅務司署;共發行了3套郵票;1897年至1911年為大清郵政時期。
3、我國從靠前套郵票發行,至今已百余年歷史,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即清代郵票、民國郵票、解放區郵票、新中國郵票。
4、早期各國發行的郵票,多半是以帝王君主的肖像作為圖案,幫俗稱郵票為“人頭”。我國早期郵票一直沿用蟠龍圖樣,人們俗稱“龍頭”。
5、“大龍”郵票的圖案是一條龍,襯以云彩水浪,被稱為神龍戲珠圖,全套3枚郵票中,面值1分銀為綠色,3分銀為暗紅色,5分銀為桔黃。
6、目前發現最早的貼有“大龍”郵票實寄封,郵戳的日期為1878年10月5日。
7、清代海關郵政時期,郵票由海關總稅務司署發行,從1878至1896年,歷時19年,共發行了“大龍”、“小龍”和“萬壽”等三套郵票。
8、清代“小龍”郵票全套共3套,面值1分銀為綠色,3分銀為紫色,5分銀為橄黃色;先后共發行過兩期,靠前期于1885年發行,為毛齒;第二于1888年發行為光齒。
9、我國最早發行的有水印郵票是“小龍”郵票,其水印圖案為太極圖。
10、清代“小龍”郵票,曾經在朝鮮的仁川和漢城兩地使用過未加蓋字樣,用的均為圓形海關。
11、1894年11月,清代國家郵政發行我國靠前套紀念郵——“慈禧壽辰”,又稱“萬壽票”全套9枚,此套郵票是為慶祝慈禧太后六靠前壽辰而發行的,這套票由德國人費拉爾設計。
12、清***于1894年發行的“萬壽”郵票的版別有初版、再版、和莫倫道夫版三種,另有用香煙紙印制的試印票。
13、清代上海海關造冊處處長莫倫道夫曾呈準印制了一批無水印“萬壽”,專為贈送清朝官員和各國駐華使節使用,俗稱“莫倫道夫”版;這種無水印的“萬壽”郵票,因印量極少,所以十分珍貴。
14、“萬壽”初版,再版九分銀票,均被集郵界列為國郵珍品,初版票其中九分銀,每25枚為一格,每格左下角的一枚,印模倒置,與上邊一枚和旁邊一枚形成對倒,是我國靠前枚形成對倒票。該票對倒連流傳極少,極為珍品。
15、在同一枚郵票上出現兩種變體現象,稱雙重變體,如我國珍郵“前四寶”中的“紅印花”倒蓋兼復蓋“暫作洋銀二分”郵票。
16、我國早期郵票中,最為名貴的是“紅印花”小字 “當壹圓”郵票,到今為止只發現存世33枚,其中新票32枚,舊票1枚。 17、被稱為“綠衣紅娘”的郵票是“紅印花”小二分加蓋綠色“暫作洋銀貳分”字樣的試蓋樣票。
18、紅印花原票圖幅為 18.5*22.5毫米,齒孔度12.5~16,全張100枚,雕刻凹版印刷,較為精美細膩。
19、大清郵政發行的普通郵票,一般以蟠龍、鯉魚、飛雁為主要圖案。
20、“魚”、“雁”象征郵政,1897年和1898年,清代國家郵政正式發行靠前次和第二次“蟠龍”郵票,每套共12枚,其中面值2角、3角和5角的三枚郵票以鯉魚作圖案,而1元、2元和5元3枚高面值的郵票則以飛雁作圖案。
21、世界上最長的郵票是1905年由中國發行的快信郵票長度為247毫米。
22、清代郵政脫離海關后,于1897年8月16日發行國家郵政靠前套正式“一次蟠龍”郵票。
23、1909年,清代國家郵政為清宣統皇帝登基發行紀念郵票,全套共3枚,主圖為天壇祈年殿,由英國倫敦華德路公司承印。
24、我國早期珍郵“紅印花”和后期珍郵“綠色無面值”飛雁圖“原票,被集郵界并稱為”紅花綠葉“。
25、我國靠前次欠資郵票,是1904年發行的,中華郵政時期靠前套欠資郵票是1913年發行的;中國人民郵政靠前套欠資郵票是1950年9月發行的,之后,于1954年8月又發行了第二套。
26、大清郵票是指”大清郵政“自1878年海關郵政發行的靠前套郵票”大龍票“起,于1911年辛亥革命前發行的最后一套郵票止,這33年間發行的全部郵票,計30套186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