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年猴票是我國郵政發(fā)行的首套生肖郵票,于1980年2月15日問世,2011年時,其整套價格達到了130萬元,創(chuàng)造了郵票增值的世界性神話,有金猴之稱。
庚申年(猴)郵票的發(fā)行量為500萬枚,但是其實際發(fā)行量估計僅在320萬-360萬枚之間。“金猴”郵票在歷次行情中都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具有極為獨特的魅力,由于其身價昂貴,面世30年來,假票層出不窮,而這些偽品大多是利用國內(nèi)各地印刷的紀(jì)念張上的郵票圖案變造的。這類紀(jì)念張上的郵票圖案均與真品原大原色,齒孔俱全,僅在圖案右下角印了一條黑色斜線。變造的新票是將黑色斜線擦去后,用相同顏色補畫以掩蓋擦痕;變造的信銷票是用郵戳將擦痕蓋住;而變造的實寄封則是把假信銷票貼在舊信封上,再補畫郵戳,辨別真假猴票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
靠前,辨線條。真票的雕刻線條自然細膩,猴的毛發(fā)根根分明。用手輕輕觸摸,還有質(zhì)感,墨色黝黑發(fā)亮。“庚申年”三個字字體瘦而有力。而假票上的這三個字字體較肥,猴身上的線條較粗,墨色較黑,有時會模糊不清,觸摸無質(zhì)感。
第二,認(rèn)文字。真票下方的文字“T.46.(1-1)”志號與右邊的年度“1980”基本平行。而假票上的“T.46.(1-1)”志號則略微右移,并向上高出一些,與“1980”不是平行的.
第三,識紙品。真票的紙質(zhì)較薄,呈純白色,通常從背面可以看出猴圖案的輪廓。這是由于印刷雕刻版郵票需要使用專門油墨,而當(dāng)時郵票廠庫存不多,于是兌入少量鉛印油墨。但使用鉛印油墨不易干,印出來的郵票容易粘連,所以真猴票的背面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黑色墨跡。假猴票的紙質(zhì)較厚,背面通常沒有墨跡,背膠不明顯。
第四,看顏色:真“猴票”有兩種顏色:一種稱“紅猴”,票面底色深紅,印版的網(wǎng)紋細密,成波浪形,墨色均勻有序;另一種稱“粉猴”,票面底色稍淡,有微小的白點。無論“紅猴”“粉猴”,其眼、鼻、嘴、耳、手、足等處的金色,黃中有亮。假“猴票”的票面紅底色淺淡,無光澤,仔細觀察底紋雜亂,無波浪紋。偶爾眼等涂有金色的部位也顯得灰暗無亮,有時還有斷線。
然而,假的永遠是假的,只要認(rèn)真一定就能識別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