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郵票已失去了郵資憑證的作用,成為了人們收藏***的熱門品種,解放區郵票指我國1930年到1950年期間在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發行的郵票,雖然這些郵票相對制作工藝和畫面都比較粗糙,但由于存世量少并且有著那個時代鮮明的特征,所以成為了郵票收藏市場中的珍品。
怎樣辨別解放區郵票
一,郵票發行時間和地區的劃分
郵票發行時間按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三個時期劃分,各個時期發行的郵票原則上以各革命根據地、解放區區域劃分,其中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分為赤色郵政、蘇維埃郵政兩大部分。
二,郵票名稱
解放區郵票的名稱較為復雜,凡是有正式文件的,以文件的定名為準;沒有正式文件的,非加蓋改值郵票,一般以郵票上的紀念文字或郵票圖案全名命名,加蓋改值郵票,一律以加蓋的主要文字命名。凡是一個發行單位先后發行的同圖案的郵票,以其發行時間先后為序,分別冠以“靠前版”、“第二版”等;凡是一個發行單位先后發行的加蓋文字相同的改值郵票,以其發行時間先后為序,分別冠以“靠前次加蓋”、“第二次加蓋”等。各根據地、解放區下屬較小的地區或單位發行的郵票,分別冠以地區或單位名稱。
三,郵票圖案
郵票圖案簡潔、樸實是解放區郵票的顯著特點。圖案多由郵票設計者直接繪制,以素描畫像為主,少有攝影、油畫、浮雕等作品。
四,郵票印刷與紙質
解放區郵票的印刷單位多為報社、書館、書店。刷色以單色為主,多色套印較少。印刷版式有油印、石印、凸版、凹版、平版、膠印、雕刻版等多種形式,很少用影寫版、影雕套印。
解放區郵票很難按普通郵票、紀念郵票、特種郵票進行分類,由于當時條件限制,這些郵票紙張雖然粗糙,印刷簡陋,但郵票圖案充滿著革命氣息,形象地的反映了中國***領導全國人民進行革命的戰斗歷程,是一部生動的革命史詩和珍貴的革命文物,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但在經歷當時特殊的戰爭環境和半個多世紀的洗禮,現存于世的解放區郵票相當稀少,即使是大收藏家,也很難將區票收藏成套,對收藏***愛好者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