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對保險的重視程度已經越來越高了,在現有的醫保之外,還會購買一份商業保險,畢竟不論是城市的醫保還是農村的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都是不全面的!城市醫保還好,農村的就要差的多了!那么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具體指什么呢?
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具體指什么?
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又叫“新農合”,是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一種,由***組織、指導和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通過多種方式籌集資金,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制度。對籌集資金采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補貼的方式。
2002年10月,中國明確提出,各級***要積極引導農民建立以大病統籌為重點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09年,中國制定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戰略規劃,確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作為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地位。2015年1月29日,衛計委、財政部發布《關于做好2015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通知》,提出在2014年的基礎上,將各級***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均補助標準從60元提高到380元。
2017年,各級財政部門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均補助標準在2016年的基礎上提高到30元,達到450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西部新增部分的80%,中部地區的60%,東部地區各省按一定比例補助。在2016年的基礎上,農民個人繳費標準提高到30元,原則上全國平均達到180元左右。探索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各方承受能力相適應的穩定、可持續的融資機制。
新農合保險的參保制度是什么?
首先,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登記手續繁瑣。其次,農村合作醫療的報銷程序也很繁瑣。城鎮居民醫保可用于部分醫療費用抵押,醫療費用可直接卡上支付,事后結算。國外醫療保險讓醫院、醫生、保險公司代替病人有直接的利益關系。有的村離報銷中心和信用社比較遠,往返票價比較貴。繁瑣的登記和理賠程序給農民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降低了他們的滿意度。
在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中,支付金額、支付時間、收費人員、通知、合同簽訂、付線,封頂線,報銷比例、報銷項目、非報銷項目、報銷所需證據、轉診制度等不統一。
就技術設計而言,雖然我國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差異很大,但我們可以支付相同的費用。總體規劃部分,國家可以通過各省補貼資金的比例不同進行宏觀調控,各省可以通過各市補貼資金的比例不同進行平衡。異地結算可以委托銀行新農合基金進行。報銷資金可以直接進入醫保卡,方便獲取和支付合作醫療費用,不僅增強了現金的流動性,也增強了資金的安全性,銀行之間有一個相對先進的結算系統是可行的,可以防止新農合機構購買昂貴的聯網系統,從而節省成本。
就制度設計而言,頂層只有一般文件,沒有規范性文件,農民很難找到地方文件,甚至工作人員對政策模糊不清。有幾種處理方法可以避免碎片化和同一個人,所以需要盡快頂層設計。最好有一部關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法律。最起碼也要有一個行政法規,規定付款金額、付款時間、收費人員、收費前通知、簽約后收費、報銷付線金額、封頂線金額、報銷比例、報銷項目、不報銷項目、報銷所需證據類型、轉賬制度、維權程序。對于那些影響國家統一規定公正性的部分,省立法機關也要制定規范性文件,最好是地方性法規,讓農民有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