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車頂內的硬紙板一樣,汽車保險杠內發現泡沫,也被一些網友質疑為“偷工減料”。業內人士說,這其實是誤解。保險杠的作用,主要是吸收緩和外界沖擊力,在低速碰撞事故中,起到保護車身以及車身附件的作用。
仔細觀察一下保險杠,你會發現,這個看上去和車身鋼板一樣的部件,其實并非金屬,而是塑料。拆開保險杠,里面大多填充著泡沫。這么做的原因,一是減輕質量,從而降低,二是發生碰撞后容易整形,維修起來方便,更換的話費用也便宜。
此前,我們曾就此問題專門采訪了時任杭州中心售后經理楊曉勇,有著多年高檔汽車維修經驗的他表示,在前保險杠內填充泡沫塑料,主要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為了給車的前臉提供一個支撐點,使其不容易在使用過程中變形;二是為了降低維修費用,前保險杠是最容易發生碰撞的地方,內部填充了泡沫塑料后可以在碰撞時給予一個支撐點,不會變形得太厲害。除了上述這兩點主要因素外,減少噪聲、減少震動,增加乘坐舒適性等也是泡沫塑料帶來的附加性效果。
同濟大學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教授,所持的觀點和楊曉勇近似。朱教授說,國外對汽車在低速碰撞后的續行能力有強制規定,比如歐盟和美國都規定,車輛在發生4公里/小時的正面碰撞和2.5公里/小時的角度碰撞時,燈光標識等關鍵零部件不能損毀,車輛要能正常行駛。泡沫塑料比較柔軟,有彈性,可以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避免車輛在低速碰撞時對車身以及關鍵零部件造成損壞。
采訪中,的一位工作人員說,車輛的安全評定是一套復雜的系統,人們不能僅僅因為車輛使用的材料比較廉價,就質疑其安全性。“節省成本是大趨勢,這對消費者也是有利的。”
他同時表示,今后隨著技術的進步,保險杠內的泡沫也會被淘汰。“現在國外,尤其是歐盟,對環保的要求很高,泡沫存在著降解難題,不符合環保要求,今后肯定會被其他材料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