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臨的養老問題
我國的,以科學的態度,事實求是的精神認真分析我國目前養老保險體制中存在的問題,以創新進取的精神探索適合我國的養老保險體制,為實現和諧社會的建設作貢獻?,F在是存在這種退休老人的工資比年輕人上班的工資還高的情況,但是這并不是普遍現象,而且這個也沒有什么可比性。接下來具體說說中國養老現狀分析
中國養老的現狀分析是:養老金體系不完善、老年人的養老服務短缺、空巢老人的問題、老年人的健康問題、養老文化的漏大缺失。
一、養老金體系不完善
目前,我國的社保體系主要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其中,養老保險是老年人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但是,養老金繳費水平和退休年齡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壓力下的養老風險,都給養老金體系帶來了挑戰。
中國養老社會保險存在哪些問題
存在問題:
1、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碎片化問題,且繳費標準和支付待遇相差較大,給歸并和統一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帶來很大困難。橘配
2、行政事業單位
您好!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養老保險制度不統一。不僅表現在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制度不統一, 也表現在行業與行業之間的制度不統一,養老保險制度的不統一,又集中
表現在養老保險基金的繳費率與支付標準上不統一;我國現階段各地區、 各行業養老保險基金繳費率在20%-30%之間不等,例如,煤炭部門繳費
率高達24.5%,各省之間繳費率差別也較大,廣東省為19%,湖南省則達 25%,養老保險金支付標準上基本采用按職工退休前月工資的一定比例計
發辦法,但計發比例各地相差較大。這種制度的不統一,也帶來了一些不 良的后果,一是制度不統一,使制度本身缺乏嚴肅性,使人們產生養老保
險是地區或行業的政策,而不是國家政策的錯覺,影響養老保險事業的順 利進行;二是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由于屬于不同地區,養老保險金的繳
費率不同,生產的產品成本費用不等,競爭能力不同,使養老保險制度給 企業人為創造了一個不公平競爭的場所;三是由于各地區、各行業養老保
險金的籌集和支付水準不統一,給勞動力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之間的流 動帶來困難,使勞動力資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
2、企業養老保險金收繳困難。足額征收養老保險金,是養老保險制 度能否正常運作的關鍵所在,而企業養老保險金收繳極其困難,表現為拖
欠企業戶數多,拖欠金額大,拖欠時間長,致使許多地方養老保險金收不 抵支,嚴重影響養老金的發放。分析其原因,一是少數效益好、離退休人 員少的企業領導對養老保險的認識不足,不從長遠利益出發,不從大局出
發,認為本單位離退休人員少而需繳納的保險金多,本單位吃虧,不愿交 納,甚至有些企業領導短期行為嚴重,急功近利,寧愿自已在位時多給職
工一點實惠,也不愿將錢繳納給養老保險部門;二是少數企業有能力繳而 不繳,認為離退休職工保險費直接由養老保險機構發放,離退休職工領不
到退休金只會找養老保險機構,不會找企業,所以對養老保險金的繳納采 取拖、欠政策,而養老保險部門則缺乏制約手段,無法收??;三是企業虧
損較大,職工工資都無法發放,更無力承擔養老保險金繳納的義務;四是 企業負擔過重,影響養老保險納兆顫金的繳納,據有關資料表明,一些地區企業 需要繳納的養老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醫療保險基金和工傷基金等占 整個職工工資總額的60%左右,企業難以承受, 而職工個人繳納的養老保
險基金和醫療保險基金等則僅占個人工資收入的6%左右,這不僅沒有達到 養老保險要消除企業包袱的目的,反而增加了企業的負擔,增加了企業的 當期投入。
3、國家對企業養老保險只出政策洞敗不出錢,使養老保險舉步艱難。養 老保險基金應是由國家、集體、個人三方面共同負擔,但現實情況是三方
出資都較困難,而國家財政出資更加困難,這是由于近十年來各地財政收 支狀況較差,財政入不敷出,財政收入都難以維持經常性支出,不少地區猜盯
自開辦養老保險業務以來財政未曾向養老保險基金投入一分錢,致使養老 保險基金收不抵支,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政府利用對養老保險基金的自主
管理權,將養老保險基金用于投資于地方性建設項目,效益低,回報率低, 或者干脆將養老保險基金用來暫時彌補財政資金的不足,使養老保險基金 不斷地被蠶食。
4、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低。一方面,現階段養老保險費幾乎 被用于支付現期的退休金,因通貨*脹使養老保險金結余所獲取的利息也
是名義的,這種狀況導致養老保險金個人帳戶大多數是空帳戶,帳戶上幾 乎沒有什么實際資產,這種空帳戶不能使養老保險金能有所積累、有所保
值增值;另一方面現行制度要求養老保險金余額除滿足兩個月的支付費用 外,80%左右要用于購買政府債券或存入銀行,由于近期銀行存款利息率
低于通貨*脹率,導致養老保險金的結余在不斷地貶值,這勢必加重未來 時期養老保險的負擔,也會增加國家在養老保險方面的支出負擔。
5、養老保險金支付的正常調整機制還不完善。合理的養老保險金計 發辦法應該建立在一個規范的養老金調整機制上。我國現行制度雖然在這
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了以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為參數的正常調整機 制,但也存在著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反映在養老保險金計發調整參數選
擇上,通常養老保險金調整參數主要由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生活費價格 指數和綜合指數三種;單純用平均工資增長率作為參數來調整養老金計發,
不能解決養老金保值問題,也難以保障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單純地用生 活費價格指數作參數來調整養老保險金計發,雖然解決了養老金保值問題,
保障了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但不利于處理工資收入與養老金的分配關系, 在物價指數較高時,對養老金基金壓力過大,為了吸收這兩種指數的優點,
克服其缺點,通常將這兩種指數進行綜合考慮,計算出一個綜合指數對養 老金進行調整,而我國現行制度單純以職工工資增長率為參數,未將生活
費價格指數進行綜合考慮。二是反映在養老金調整機制的口徑不統一,根 據現行制度規定,"養老金可按當地職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資增長率的一定
比例進行調整",而"當地職工"是指全省范圍的職工,還是市或縣范圍 內的職工?是全體職工還是僅指企業職工?由于理解不一致,各地方案各
異,導致地區間的養老金水平出現不平衡。
6、養老保險管理體制混亂。主要表現在:一是養老保險管理體制不 統一,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管理是按照養老保險的不同對象分部門、分行
業進行,既有勞動部門、人事部門、**門進行管理,也有煤炭部門、 郵電部門、金融部門以及供電部門等分行業進行管理,使養老保險政出多
門、多頭管理,政策不協調現象極為嚴重,也使養老保險資金分散,調劑 性較差,不利于充分發揮養老保險的作用;二是養老保險機構既是行政管
理機構,又是經辦機構和監督機構,集三權于一體,不利于我國養老保險 事業的健康發展。
養老保險凡是交滿年限的就可以領取使用的
養老保險凡是交滿年限的就可以領取使用的
我國的,以科學的態度,事實求是的精神認真分析我國目前養老保險體制中存在的問題,以創新進取的精神探索適合我國的養老保險體制,為實現和諧社會的建設作貢獻。
現在是存在這種退休老人的工資比年輕人上班的工資還高的情況,但是這并不是普遍現象,而且這個也沒有什么可比性。
年輕人工資低是很正常的,剛剛畢業的年輕人沒經驗,沒資歷,沒履歷,啥都不會,還要人帶,如果沒有學歷工資大部分只能拿到2000-4000元左右,假如是大學生即使沒經驗、沒資歷很多都能拿4000-5000元。在啥都不會的情況下能拿這么多錢已經很不錯了,要知道我2005年剛畢業那會出來每個月只有600元,而現在的這些退休老人,年輕時的工資就更低了,可能只有幾元錢。隨著你的工作經驗越來越豐富,資歷達到公司要求,那么你的工資也會越來越高,除了個別有關系背景的人可能工資會高一點,否則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很少有人能拿到高工資。
其實大部分退休老人的工資并不高,2016年全國退休養老金的平均數是2362元/月,到現在估計能達到2500元,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老人退休金差別也比較大,手埋特別是農村地區,可能一個月就只有一兩百元。從全國平均數和落后地區的退休老人工資來看,大部分都是比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工資低。
退休老人工資高的人要么就是在一線發達城市或者是一些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退休金才有可能比這些年輕人工資來得高。比如在上海企業退休人員的平均工資能迅薯早達到3500元/月,看起來好像挺高的,但是如果在上海本地沒有房的話,這3500元真的就只夠自己生活,而且還過得會很拮據,而事業單位的退休金會稍微高一點達到了4800元/月左右,剛好和現在大學畢業生的工資差不多,即使高也并沒有多少,但是在上海也就是生活質量會稍微好一點而已,只有那些退休的**會畝雀遠遠高于現在這些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在上海退休**能達到六七千左右。
現在的剛入社會的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生,只要自身能力不算太差,四五年后月薪過萬的人很多,年薪破10萬也是很輕松的事,但是對于這些退休老人來講,想要幾年后就能到過萬的退休金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雖說國家的退休金每年都在漲,但是上漲的幅度也越來越低,遠遠趕不上年輕人工資上漲幅度。
綜上所述,年輕人不應該總是跟這些退休的老人比,也不要總是去抱怨,人家能拿那么高的養老金也是年輕時努力的結果,我們只有老老實實的提升自身的能力,爭取拿更高的工資,以后等你退休時你的養老金也自然不會太低。
我國養老問題的現狀及對策
我國養老問題的現狀及對策如下:
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比較嚴重,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64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8.7%;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9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3.5%。而且據預測,2040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9037”的養老模式?!?037”即是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宴燃啟照顧,采取以家庭為基礎的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享受段滑提供日間照料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3%的老年人享受機構養老服務。未來養老模式也會向著注重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提升生活質量的方向發展。
人口老齡化介紹
兩個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通??捶ㄊ?,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晌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
人口老齡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壽命延長導致的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
隨著中國老年人口比例不斷增加,養老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如何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是社會各界共同思考的問題。目前,中國的養老模式仍以家庭養老為主流,但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家庭養老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隨著子女外出務工、獨生子女家庭、離婚和孤寡老人等現象越來越普遍,老年人面臨的孤獨、生活照顧和醫療保障等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因此,建設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投入,大力發展社會化養老服務,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社區日間照料、社會福利院、養老機構等多種形式的養老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護和保障。同時,社會力量也可以積極參與到養老事業中。通過志愿者服務、社區義務護理等多種形式,為老年人提供關愛和關注,化解老年人孤獨和精神上的空虛感。此外,加強老年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養和自我保健能力,也是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的重要途徑??傊?,隨著中國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已成為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社會各界應聯合起來,共同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養老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關愛和保障。
養老模式有哪幾種
養老模式有以下三種:
1、家庭養老
中國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國家,長期以來形成了“家庭養老”的傳統模式,養兒防老、家長的主導地位、幾代同堂等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選擇家庭養老的人們,他們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經濟上也比較劃算,從社會的角度考慮,家庭養老的社會硬件設施成本幾乎為零。
但家庭養老在新形勢下的脆弱性顯示出其歷史的局限性。現代社會的人際競爭加劇,生活節奏加快,工作負擔加重,致使家庭養老的人力成本劇增,一般家庭難以承受,贍養者疲憊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問題的出現,家庭養老這一傳統養老方式必將隨家庭結構的變化而逐步向社瞎緩會養老過渡;
2、社區居家養老
社區居家養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個社區建立養老護理服務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務中心提供的營養和醫療護理以及心理咨詢,并由服務中心派出經過訓練的養老護理員按約定定時到老人家中為老人提供做飯、清掃、整理房間等家務服務和陪護老人、傾聽老人訴說的親情服務。所以,有人說:社區居家養老是一個無圍墻的養老院。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相對于機構養老,更為適應我國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特征、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山鬧求、有助于他們安度晚年,也更為符合中國實際,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區發展的社區為老服務的新路子;
3、機構養老
機構養老是指由專門的養老機構,包括福利院、養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磨唯模臨終關懷醫院等等,將老人集中起來,進行全方位的照顧。正規的養老機構,其日常管理均要嚴格。機構養老是我國重要的養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滿足眾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
綜上所述,老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隨著子女外出務工、獨生子女家庭、離婚和孤寡老人等現象越來越普遍,老年人面臨的孤獨、生活照顧和醫療保障等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因此,建設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投入,大力發展社會化養老服務,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社區日間照料、社會福利院、養老機構等多種形式的養老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護和保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國社會保險法》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務*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