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財政部、稅務總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不要忽視這個通知,它和我們每個人未來的養老錢、資本市場的發展都有關系。
簡單的說,就是在傳統的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職業年金之外,你將有一個商業養老保險賬戶,這個賬戶里的繳費目前用于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未來購買產品將擴大到基金等風險類產品。
買的產品加收益,就是以后你養老錢的第三個荷包。
只要在這個賬戶繳費,就能享受稅收優惠。
因為未來公募基金等將參與其中,發行養老目標基金產品,所以也將為a股帶來一筆巨大的長期投資資金!
什么是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
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是由保險公司承保的一種商業養老年金保險,主要面向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社會公眾,公眾投保該商業養老年金保險,繳納的保險費允許稅前列支,養老金積累階段免稅,領取養老金時再相應繳納,這也是目前國際上采用較多的稅收優惠模式。
一句話概括:投保人在稅前列支保費,在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稅款。
一個詞概括:減稅養老。
《通知》主要內容是什么?
1、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2、試點政策的主要內容是,對試點地區個人通過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在一定標準內稅前扣除;計入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個人領取商業養老金時再征收個人所得稅。
能為普通老百姓省多少錢?
一位注冊會計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算了一筆賬,以一個試點地區普通職工為例,假如每月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收入為1.5萬元——
對商業保險部分,不考慮增值的情況下,退休后需要繳納的個稅為:900*75%*10%=67.5元,加上之前已繳納的1645元,改革后需要繳納個稅總額1712.5元,跟改革前1870元的個稅相比,可節稅157.5元。
誰能享受該政策?
試點政策適用對象是在試點地區取得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以及取得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的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合伙企業自然人合伙人和承包承租經營者,其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的個人所得稅扣繳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承包承租單位、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的實際經營地均位于試點地區內。
試點結束后,根據試點情況,結合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制度建設的有關情況,有序擴大參與的金融機構和產品范圍,將公募基金等產品納入個人商業養老賬戶投資范圍,相應將中登公司平臺作為信息平臺,與中保信平臺同步運行。第三支柱制度和管理服務信息平臺建成以后,中登公司平臺、中保信平臺與第三支柱制度和管理服務信息平臺對接,實現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宏觀監管。
什么是養老金三大支柱?
從實踐看,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是一個“三支柱”體系:第一支柱為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為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為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
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已形成“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兩大制度平臺。截至2017年底,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超過9億人,積累基金4.6萬多億元,“全覆蓋、保基本”的目標基本實現。
作為第二支柱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也具備了一定規模。截至2017年底,全國已有近8萬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參加職工人數達到了2300多萬人,積累基金近1.3萬億元。
與前兩者相比,作為第三支柱的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相對滯后,不僅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覆蓋面也只占很小一部分,難以充分發揮對社會保障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作用。
拿下中級職稱證書后,月薪10000不是夢!快來看看有哪些高薪崗位在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