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報道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獲得美國總統大選勝選,拜登也發布勝選演講。這一變化,對中國市場意味著什么?我們在前期提示過如果拜登勝選中國市場將如何反應,其中核心是“復蘇深化”的主線將進一步深化。結合最新情況,我們綜合快評如下:
(1)不一定更友好,但相對更穩定。概括來說,美國大選的結果進一步明確,減小了市場短期不確定性;相比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可能會更加傳統、政策相對更穩定,對中國可能不一定更友好,但行為方式可能更可預期。從競選過程中的信息綜合來看,拜登政策主張主要包括監管(強化對科技及金融服務業的監管)、稅收(上調企業所得稅、富裕群體的個人所得稅、資本利得稅等)、財政政策(擴張性財政政策)、基建(升級基建)、醫保、貿易與外交政策(多邊主義,重視美國的國際聯盟,而非貿易施壓),節能環保政策(重視可持續發展),等等。雖然這些政策最終還要看國會的情況來看其最終被通過和執行的情況,但大方向可能如此。我們估計疫情防控、恢復經濟、創造就業將是拜登前期的政策重點,這將有利于全球增長繼續從疫情中恢復。
(2)中國市場如何受拜登當選影響?綜合當前市場的狀況,我們認為拜登當選將在中國市場呈現如下幾個方面交易方向:(1)繼續復蘇深化交易,股票受益,債市暫時承壓。市場短期不確定性有所下降;同時疫情防控、經濟提振計劃可能會更加明確;盡管也有稅收方面的顧慮,但當前階段占主導的可能是增長進一步改善的預期,從而推動全球風險偏好改善,復蘇深化交易可能會繼續,與宏觀增長更緊密的落后板塊可能會補漲;(2)新能源板塊受到提振。拜登的施政計劃中有特色的一點是新能源政策,這對全球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相關板塊可能都會有提振,中國相關產業鏈也將受益;(3)貿易受損板塊可能有改善預期。全球增長的復蘇將促進中國出口。中美摩擦的局面可能很難因為總統換屆而根本改變,但策略可能會有所不同。拜登若當選,此前因為貿易摩擦而受損的對美部分出口相關板塊可能會有一定修復,包括部分機電、家電、科技硬件、輕工等;(4)基建投資計劃可能會推動基建相關,如原材料等板塊活躍;(5)人民幣可能繼續有所升值,港股表現可能暫時好于A股:貿易摩擦預期的緩解、全球風險偏好的提升可能會推動資金流向包括中國這樣的市場,港股因為估值更低、價值板塊估值依然有較大修復空間,港股指數表現可能會暫時好于A股指數。
(3)復蘇深化的主線將持續。我們在四季度初判斷,盡管十月份可能仍有波動,但我們看好四季度市場的表現,背后的邏輯是,無論美國大選的結果如何,復蘇深化的主線可能會繼續。當前美國大選結果基本塵埃落定,雖仍可能有一定的波折,但市場關注重點將從大選轉向“疫情后的繼續復蘇”。中國疫情防控大幅領先外圍,美國大選落定減小了中國市場面臨的短期不確定性,政策上中國在逐步回撤,但節奏暫時較緩,在前期的盤整中市場局部高估值也有所消化。我們看好復蘇交易深化,建議新老配置更加均衡。我們前期持續提示的家電、汽車板塊近期表現較好,港股銀行板塊也大幅修復。建議繼續把握如下幾條主線: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依然值得重視;內需消費中估值不高、景氣程度仍在改善的汽車、家電、家居等可以繼續看好,周期性板塊中部分原材料、龍頭券商保險等值的關注,同時港股內資銀行股仍有繼續修復的空間。后續繼續跟蹤歐美疫情防控進展、中國增長及政策、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等來綜合判斷市場的節奏。
短期市場如何反應?大選喧囂逐漸過去后,不確定性下降;市場回歸基本面邏輯
短期而言,不論最終結果如何,對于市場而言,只要結果能夠盡快且干凈的出爐,都是偏積極的。不確定性的降低有助于緩解市場擔憂情緒,盡管政策前景依然存在諸多變數,但是市場至少可以回歸原有的基本面邏輯上。實際上,過去幾十年的大選歷史經驗顯示,美股在大選后往往表現不差。大選投票日過后直到明年1月份新一任總統就任,市場平均來看都有不錯的表現,除了危機的極端年份。而且實現正收益的勝率也相對比較高。潛在的尾部風險是后續出現大規模的示威游行和社會動蕩、或者逆轉性的選票欺詐證據。
中期政策前景和資產影響?友好的部分(財政刺激)仍有可能、不友好的(如加稅和監管等)將受制衡
相比“民主黨橫掃”總統和國會兩院的情形,目前看來可能性較大的拜登獲勝,但國會維持當前分裂現狀(D+D/R)的組合固然要在部分政策上會受到共和黨制衡,但對市場而言未必是壞事。
原因在于,結合拜登的主要政策主張以及總統和國會兩院在權利上的分界來看,這一組合可能意味著保留了拜登政策里相對友好的部分,而影響相對負面的部分就沒那么容易實現了。例如縮小版財政刺激還是有可能,特別是“救急”性質的疫情刺激;拜登在對外關系和貿易領域表面上比較溫和的姿態,也可能短期內降低地緣緊張情緒,甚至不排除調降關稅;相比之下,相對不那么受市場歡迎的政策,例如大幅加稅以及強硬的監管姿態則都可能受到共和黨的制衡(我們測算,如果法定稅率上調至28%的話,或拖累標普500指數2021年凈利潤7.4%,增速從當前市場預期的26.8%降至17.4%)。
因此,從資產價格角度,這一政治組合和政策主張對風險資產并非壞事,得益于縮小版規模的刺激預期和加稅風險的下降,同時或將推升利率、并短期內壓制美元。
回到基本面邏輯,如我們在《海外資產配置之庫存周期:如果新一輪補庫周期開啟》分析,我們判斷常態化疫情導致的庫存低、供給慢、需求穩共振局面下,美國開啟新一輪補庫周期驅動的基本面修復大方向本來也沒有假設以非常大規模的財政刺激作為前提,大選的不同結果區別更多體現在政策力度和修復斜率,是一個路徑問題。因此,風險資產仍是我們的首選,建議配置順周期方向、以及受益于美國需求+中國供給的中美聯動邏輯市場和標的。
短期疫情可能是焦點。拜登在今天早上發言中表示將在周一任命疫情防控工作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目前日度新增確診已經超過13萬人,但慶幸的是死亡率依然不高,低于8月份第二波疫情高點。不過,與歐洲重新封城的嚴厲封城措施不同的是,目前美國疫情嚴重的各州尚未采取大規模復工逆轉措施,因此對短期增長的相應可能比歐洲小,但持續時間預計比歐洲要長。
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小編溫馨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