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量化私募基金機構給核心人員發了5000萬年終獎消息刷屏。天文數字,實在是太驚人。一夜便可實現財富自由。而事實上,據業內人士預計,大型量化私募核心人員年終獎一千萬以上的也不少。
量化基金到底是什么?說白了,它就是采取量化交易的基金。
量化避開人性的非理性弱點,并利用計算機技術,從大數據里面篩選贏面高的“大概率”投資策略,基本實現電腦交易。由于對算法和策略的要求高,年終獎高也就可以理解了。
量化投資和傳統的定性投資本質上來說是相同的,二者都是基于市場非有效或弱有效的理論基礎。兩者的區別在于量化投資管理是“定性思想的量化應用”,更加強調數據。量化交易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2、系統性。具體表現為“三多”。一是多層次,包括在大類資產配置、行業選擇、精選具體資產三個層次上都有模型;二是多角度,定量投資的核心思想包括宏觀周期、市場結構、估值、成長、盈利質量、分析師盈利預測、市場情緒等多個角度;三是多數據,即對海量數據的處理。
3、套利思想。定量投資通過全面、系統性的掃描捕捉錯誤定價、錯誤估值帶來的機會,從而發現估值洼地,并通過買入低估資產、賣出高估資產而獲利。
4、概率取勝。一是定量投資不斷從歷史數據中挖掘有望重復的規律并加以利用;二是依靠組合資產取勝,而不是單個資產取勝。
目前,我國量化私募規模已超1萬億元,而2017年僅1000億元左右,增長迅猛。
不過,量化并不是“神話”,高頻的量化交易對大A有助漲助跌作用,日前證監會已加大了監管力度。而且,隨著量化基金的增多,要想取得較高收益也越來越難。
對于我們普通投資者來講,量化基金聽起來很高大上,很智能化。然而一般的私募量化產品申購門檻起點是100萬,有點高,想申購有難度。
那有沒有什么智能的方法可以篩選到滿意的基金呢?
共有7大指標。
這其中,收益指標:考慮了基金一段時間內的收益水平(含分紅再投資),體現基金為持有人創造收益的能力。
風險指標:主要是反映基金在一段時間內出現單個交易日虧損的頻率、可能性,體現基金的風險水平。
回撤控制指標:主要考慮一段時間內基金最大虧損的幅度,體現基金經理對風險的承受度以及控制力。
擇時指標:反映基金在大盤上漲時(下跌時)是否有能力實現超越大盤(低于大盤)的收益(損失),反映基金經理相機決策的能力。
收益穩定性指標:考慮基金收益的波動程度,評估基金經理是都能穩定地實現收益。
跟蹤誤差指標:主要針對指數基金,衡量基金對于指數的跟蹤是否足夠緊密,是否能完全反映指數的漲跌情況。
選證能力指標:主要反映在一定的風險暴露下基金通過主動選股(選債)提供超額收益的可能性。
當然,這里面可以任意篩選指標組合,也可以設置不同的分數,達到個性化的定制的功能。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意見!
(鄭重聲明:使用越聲產品者須簽訂投資顧問合同和通過風險評測!以上內容建議僅供參考,其中所涉及的個股等證券標的不構成閱讀者任何投資建議,據此買賣造成的損益,與本公司無關,本公司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